短鏈脂肪酸是由多種有機酸組成的飽和脂肪酸,以乙酸(醋酸)、丙酸、丁酸占比最大(比例為60:25:10)。
益生菌+膳食纖維產生短鏈脂肪酸
大多數的短鏈脂肪酸並不存在於食物的營養成分裡,而是需要經由厭氧細菌或酵母菌在消化道中代謝膳食纖維後產生有機酸。
每一種益生菌會代謝後會產生的短鏈脂肪酸不盡相同,像是酪酸菌代謝後可產生丁酸、短雙歧桿菌會代謝後產生乙酸。
短鏈脂肪酸可被迅速吸收,是消化道的主要能量來源,也是打造消化道好菌生態的重要因子。
可調節體質、維持消化系統健康。
現代的食物過於精緻,低纖維高醣的飲食習慣,造成腸道裡的好菌沒有辦法代謝足夠的膳食纖維產生「丁酸」,進而導致「短鏈脂肪酸」失衡,引起各樣源自於消化道引起的健康問題。
飲食和微生物是影響 SCFA 產生的主要因素,
現在大多食物都是易取得,也過於精緻,高醣、高加工、低膳食纖維,造成消化道環境逐漸不適合好的微生物生長,短鏈脂肪酸產生量降低,消化道內可汲取的能量減少而引發健康問題。
想製造良好的微生物生長環境,要先從正確飲食習慣開始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