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專欄

A、B、C型肝炎的傳染途徑與日常預防


■ 什麼是A型肝炎

A型肝炎多為急性發作,潛伏期約2-4星期,主要傳染源為糞口傳染,約3-4星期是A型肝炎傳染性最高的時期,A型肝炎患者的糞便中帶有A型病毒,會藉由糞便污染的水源及食物傳染。

A型肝炎傳染途徑主要是經由糞口傳染,預防A型肝炎傳染最重要的是注重飲食、飲水衛生,維持良好健康的生活習慣。
1) 進食前、料理前應正確方式洗手
2) 避免生飲水,進食生食
3) 飲水及食物都應煮沸煮熟後再食用
4) 如廁後應用肥皂洗手
5) 注意環境清潔,定期消毒
6) 至疫區前,應先接種A型肝炎疫苗

■ 什麼是B型肝炎

B型肝炎不會經由飲食傳染,B型肝炎的傳染途徑分為水平傳染、垂直傳染。

水平傳染
經帶有B肝肝炎病毒的血液、體液傳染,經由皮膚、黏膜破損傷口感染,像是消毒不全的耳洞器具、共用注射針頭及針灸器具以及共更刮鬍刀、牙刷、眉刀等,都有可能因傷口感染B肝病毒,此外危險性行為也是有可能感染B型肝炎。

垂直傳染(母子傳染)
帶原B型肝炎的母親,生產時將B型肝炎病毒由胎盤、產道傳染給新生兒,故稱母子傳染,台灣約一半的B型肝炎患者都是經由母子傳染的。

大多肝炎是沒有明顯症狀,當感染B型肝炎時,若有出現相似症狀,須要多注意或盡快就醫。

肝臟本身沒有神經,就算出現肝炎情形,也不易有疼痛的感覺,也因肝臟細胞具有再生能力,被發炎所破壞的肝臟細胞可很快再生新生的細胞,故多數肝炎發生是沒有明顯症狀。

常見症狀像是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疲倦、腹脹、上腹部不適、黃疸、皮膚及眼白黃、茶色尿等

B型肝炎的日常預防

1) 避免血液、體液傳染
B型肝炎並非由飲食傳染,主要是經由血液、體液傳染,應避免危險性行為,同時也要避免共用牙刷、刮鬍刀、針頭、刺青及穿耳洞器具,若有進行侵入性治療,因注意器械的消毒,或直接選用拋棄式器械。

2) 主動施打疫苗
自身無B型肝炎帶原者,且也無表面抗體(Anti-HBs)及核心抗體者(Anti-HBc)者,應主動接受B肝疫苗注射,讓自身產生保護抵抗力,避免被B型肝炎病毒傳染。

3) 斷絕垂直傳染
自民國73年起,推行新生兒接種B型肝炎疫苗,母親若為B型肝炎帶原者,同時e抗原呈陽性反應,新生兒出生就需施打B肝疫苗,並在出生24小時內注射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 什麼是C型肝炎

C型肝炎主要是經由帶有C型肝炎病毒的血液或黏膜感染,像是共用針具注射及刮鬍刀和牙刷、受污染的血液及血液製劑、滅菌不全器械等感染,肝炎症狀可能出現的症狀與B型肝炎極為相似,疲倦、發燒、厭食、噁心、嘔吐、黃疸、腹部不適等症狀,約70-80%C型肝炎感染者會演變成為慢性肝炎。

目前無C型肝炎疫苗可接種預防,平時應採取預防防護措施,避免共用侵入性針具及不必要的輸血。

維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不與他人共用個人用品 ( 刮鬍刀、牙刷 ) ,以及安全全程使用保險套,避免危險性行為。